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
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
此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
“龙抬头”中的“龙”
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
每到仲春卯月之初
“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
故称“龙抬头”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
“龙抬头”意味着万物结束冬眠、焕发生机
自古以来
人们在龙抬头时节
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等活动
以求一年吉祥丰收
“龙抬头”也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
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
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那么“龙抬头”时节有什么习俗呢?
二月初二既是“龙抬头”节
也是土地公的诞辰
古人认为土生万物
土地神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
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
在中国南方地区
为给土地公公“暖寿”
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
即家家凑钱到土地庙烧香祭祀
敲锣鼓,放鞭炮
为土地神庆祝生日
二月初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
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
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
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
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有些地方还会吃“龙舌”
“龙子”、“龙蛋”
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剃龙头”是指二月初二这天理发
儿童理发,叫剃“喜头”
是借龙抬头之吉时
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
大人理发
则是辞旧迎新
希望能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
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
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
待到傍晚时分
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
除以上习俗外
“龙抬头”时节
还有“采龙气”、“敲龙头”、“围粮囤”等习俗
既然有习俗,肯定也有禁忌
一起来看看“龙抬头”时
民间的禁忌吧
此日家中忌动针线
为的是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
忌到河边或井边担水,以免惊扰龙的行动
招致旱灾之年
再者,忌讳磨面,此日磨面视为不吉
龙抬头这天民间往往会举办舞龙、戴龙尾、开笔等活动
二月初二这天上街舞龙庆祝
意指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龙抬头时节的敬龙习俗
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在天气渐渐转暖、雨水开始增多的时节
人们通过敬龙祈福的一系列行为
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这样的形式
祈盼着新的
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