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了的毛笔堆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母亲只好让书童把饭送过去,有馒头,还有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当母亲来书房看小羲之的时候,一进书房便笑得前仰后合。原来王羲之边吃饭边看字帖,竟将墨汁当成蒜泥蘸着吃了,弄得满嘴乌黑。
直到听到母亲大笑时,他才恍然大悟。王羲之竟把墨汁当成了蒜泥!正是因为王羲之学书法专注、刻苦、认真。后来他成了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