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素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文化像黄河一样源远流长,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回望历史,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伴随着厚重的山东文化一路走来的历史名人们的风采吧。
诸葛亮,字孔明,(有时也叫他诸葛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有时也叫他卧龙先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相传在三国时候,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诸葛亮亲自兵去征伐孟获。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泸水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去祭泸水的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军中带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从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诸葛葛亮的名言名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